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盈利能力分化明显,部分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窘境。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盈利水平稳居A股整车企业榜首,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到109.54亿元,同比增长204.68%。上汽集团营收规模第一,达到3265.55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快速完成新能源全面转型,以亮眼的成绩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随着车市迎来“金九银十”旺季,叠加车企持续发力加大供给,在政策的推动下,汽车产业预期向好。
(资料图片)
规模效益凸显
受益于较强的供应链及成本管控能力,以及旗下车型热销,比亚迪、吉利汽车、理想汽车等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比亚迪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约2601.24亿元,同比增长72.72%;毛利率达到20.67%,同比增加4.36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进一步扩大至33.5%,较2022年增加6.5个百分点,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比亚迪表示,面对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的挑战,公司不断提升品牌力,持续提升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新能源乘用车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2023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31.8亿元,同比增长25.8%;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2%至15.7亿元。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2022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为5%;今年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达到两位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吉利控股集团内部品牌协同效应凸显,同时浩瀚架构(即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实力得到市场认可。目前极氪仅有3款车型,随着浩瀚架构其他产品推出,规模化效应将迅速形成,对降成本更有信心。”安聪慧说。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的盈利能力表现突出。今年二季度,理想汽车毛利率为21.8%,2022年二季度为21.5%,今年一季度为20.4%。
理想汽车表示,随着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策略,升级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和协同能力,同时聚焦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制能力,强化上游成本管理和供应风险控制。
行业竞争激烈
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窘境。
2023年上半年,广汽集团营业总收入约为619.11亿元,同比增长约27.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9.66亿元,同比下滑约48.42%。长城汽车上半年营业总收入约为699.71亿元,同比增长12.6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1亿元,同比下滑75.69%。
今年初,特斯拉大幅降价,随后30多个汽车品牌跟进降价,汽车行业掀起激烈的价格战。降价虽在短期刺激了销量,但也造成车企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
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整车制造毛利率为1.22%,较上年同期减少1.68个百分点;长城汽车毛利率为16.85%,较上年同期减少1.53个百分点;长安汽车汽车毛利率为17.54%,较上年同期减少2.28个百分点。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毛利率下滑显著。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为-3.9%,而2022年同期为10.9%,今年一季度为1.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投入巨大,承受稳定经营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促消费的过程中,方式方法要得当。”中汽协表示。
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多家车企看好下半年汽车销量。今年第三季度,蔚来的交付指引为5.5万辆至5.7万辆,同比增长74.0%至80.3%;营收指引为189.0亿元至195.2亿元,同比增长45.3%至50.1%。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随着较高售价的二代平台新车型交付爬坡,预计下半年公司毛利率将稳步提升,三季度有望回到两位数,四季度向15%努力。”
吉利汽车维持2023年165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极氪品牌全年销量目标为14万辆。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为69.4万辆,同比增长13.1%;极氪累计交付约4.26万辆新车。
长城汽车表示,将坚定智能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深化面向全球的战略布局,推出哈弗H5、哈弗猛龙、魏牌高山、坦克400Hi4-T等多款新产品。
理想汽车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将达到333亿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0万辆至10.3万辆。理想汽车表示,计划于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5C纯电超级旗舰车型——理想MEGA,打造50万元以上的爆款车型。到2025年,公司的产品矩阵将包括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车型和五款高压纯电车型,进一步拓宽用户群体,开拓增量市场。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宏观经济回暖将逐渐向汽车市场传导。伴随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汽车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恢复。“汽车产业加快重塑,产品与技术迭代、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的速度远超预期,车市淘汰赛将加速进行,行业迎来转型变革的关键节点。”
原文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