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朱奕名 曹博淳
3600年前,商王朝建都郑州,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商文明在这里形成与发展起来。60多年的考古挖掘,让我们对早期商文化窥其全貌。时至今日,郑州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仍在继续。今天,在商都遗址夕阳楼片区项目工地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杨奕昕:我的爸爸是个考古学家,和我讲了好多考古工地的故事,我很喜欢听,今天爸爸邀请我来考古工地参观,我特别开心。
杨树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郑州工作站站长,从事的主要工作是考古挖掘。杨树刚的儿子杨奕昕,虽然才6岁,但从小跟着他耳濡目染,对考古和历史有着非比寻常的兴趣,在孩子眼里,考古工作和找宝藏一样有趣。
(相关资料图)
杨奕昕:妈妈快点,我看见爸爸了。
杨树刚:你常常问爸爸都做了哪些工作,然后挖出来什么宝贝没有,爸爸已经在发掘工地已经待了有20年了,然后在这一块现在是我们的郑州商城遗址。我们为了配合他们建设,我们也在进行考古发掘。
一到工地,孩子就一直看着我手上拿的手铲,杨树刚知道,男孩子从来抵挡不住挖土寻宝的诱惑。小奕昕所来的发掘现场是在商都遗址夕阳楼片区项目,刚刚开始进行考古工作。为此,杨树刚专门找了一个还没有发掘的探方,让孩子看看自己是怎么找 “宝贝”的。
杨树刚:爸爸每天都在这把土刮一刮。
杨奕昕:爸爸我想试一试。
杨树刚:刮的时候一定要轻轻的刮,慢慢地刮,一定得小心。
杨奕昕:砖头也是文物吗?挖出来都是文物吗?
杨树刚:砖头也是文物,现在我们所处的就是古人生活的地方,他们不在这生活了,所以说他们遗留下的东西我们就挖出来做研究,现在你看到的这些都是文物,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等会我们要给它写上标签,要收集起来。
今后夕阳楼片区将主打商都历史文化未来将重建小西门、南城门、夕阳楼等古迹并有大量非遗文创加持,郑州版“太古里”呼之欲出。若干年后的事情,孩子还没有太多概念,他更关心的,是眼前“挖宝贝”的事。
杨奕昕:挖那个宝贝干嘛?
杨树刚:挖出来宝贝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他们都用什么东西,都吃什么东西,他们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都通过我们的考古发掘把它给揭露出来。
发掘现场,一些灰坑(挖掘出物品的探方)已经发掘出了商代房屋、器具的损毁陶片,在收集以后,它们会被做好标记,送到(考古研究院)工作站的仓库,还原修复成它本来的模样。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杨树刚决定带他到复原现场去看看。
杨奕昕:爸爸这个都是啥啊?
杨树刚:这个器物叫做豆,豆子的豆,这个上面有一个像盘子一样的东西,底下有一个像桶一样东西高高的我们叫做圈足,这样支撑起来这个盘可以放食物。
杨奕昕:那我们现在是玻璃的啊。
杨树刚:现在咱们都是瓷的,这个是个陶器。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最初发现于1955年,城池始建距今约3600年,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表明,郑州商城是商王朝的前期都邑所在地,即成汤建商的“亳都”,是商王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但不管是考古发掘现场,还是仓库的文物保护修复,其实都是对商王朝碎片化的呈现。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全面展示了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文物、遗迹、考古研究、遗址保护一系列成果。在这里,杨树刚可以带孩子窥探早期商文化的全貌。
杨奕昕:这个城墙是搬过来了呀。
杨树刚:你看那个是什么。
杨奕昕:商代,这有一横一横的。
杨树刚:对,夯筑墙体,那个夯土层就一层层的把这一层土夯实了,然后在上面再夯一层,用木板加入中间土,然后一层的夯打,然后就把城墙一点一点的然后修起来了。
杨奕昕:再给我说说这是恐龙吗?
杨树刚:这个是猪骨架,猪的,这就在我们夕阳楼工地,今天你去的那个工地,然后挖出来的。
杨奕昕:是猪的骨头。为啥古代要给猪埋起来?
杨树刚:这是个好问题,所以说我们认为埋一个完整的猪,肯定有它特殊的一个意义。这就我们说的,我们认为这个坑是祭祀坑,祭祀祖先,祭祀神灵。
杨树刚认为,考古让文明有了见证之力,文明让文化有了自信之心,搜寻那些考古遗存与历史文献互连互通,丰盈着不同年代的印迹和记忆。当孩子问杨树刚,研究考古有啥用的时候,他这样回答:“考古工作除了发掘,我们还要进行整理和研究,最重要是研究商代的历史,然后看看古人是怎么生产,怎么生活,怎么建造城墙,建筑房屋,怎么建造青铜器,所以说我们的考古工作也很有意义,我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商代的历史,通过我们的研究复原这段历史,让大家能够共同见证商文明的辉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