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大模型时代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以及风险”主题论坛在上海西岸举行。论坛汇聚政府机构领导,通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学者、人工智能产业应用领域人士, 聚焦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分别从技术前沿方向、底层算力基础、伦理法规治理、未来发展趋势等全方位视角展开深度探讨。
自2018年承办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来,徐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大会的举办同频共振。徐汇区委常委、副区长俞林伟在大会上介绍,在人工智能领域,2022年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近千亿、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在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已经汇聚相关企业近200家,其中核心企业30余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大模型的策源地之一。
为打造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在本次大会上,俞林伟发布《徐汇区关于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若干措施》,15条具体扶持政策、优化服务保障举措,直面企业需求和产业关切。
俞林伟指出,徐汇率先推出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扶持政策,主要是聚焦技术强基支撑,支持通用大模型、垂类大模型等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支持具身智能、自主智能体等前沿领域布局;聚焦场景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徐汇特色产业基础和新赛道先发优势,全面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社交、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融合赋能;聚焦创新生态构建,针对算力、数据、算法、融资、人才、监管等关键环节,强化要素支撑。
人工智能 1.0时代,使用一个模型只能解决一个任务,例如聊天能力、翻译能力,搜索引擎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实现,并且应用与算法绑定,只能进行算法与系统协同设计;而在人工智能2.0时代,可以使用一个模型解决多个任务,这些应用都可以通过微调以后使用同一个大语言模型实现,这时候,应用、算法、系统可以进行协同优化。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IEEE Fellow汪玉在题为“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链接算法与芯片”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正处在从人工智能1.0的专用小模型时代过渡到人工智能2.0的通用大模型时代,在人工智能2.0时代需要大模型中间层——依靠软硬件协同设计助力解决四方面的痛点。
一是支持长文本输入,让用户用得更好,如从支持2k token的快速推理和训练到支持32k token,解决好专业长文本信息的检索生成,和会议聊天助手等应用;二是提升性价比,把语言或多模态生成模型部署到消费级显卡甚至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让用户用得起;三是垂直领域适配,用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帮助到各行各业的人们提升体验和工作效率;四是一站式部署,让大模型能够以低人力成本地部署到各种场景,让每个工厂、学校、家庭、甚至个人都能感受到大模型的便利。
在主旨演讲环节,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Deepmind科学家、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带来“AI Succession”的主旨演讲,他预测2030年人工智能算力即可媲美人脑,这意味着人类即将创造比人类更聪明的产物。英国萨里大学杰出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阿德里安·希尔顿(Adrian Hilton)带来关于“Future People-Centred AI”(未来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的主旨演讲,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确保其关注人类福祉给出独到的见解。
人工智能发展给各个行业及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如资源消耗、安全隐患、社会责任等。如何平衡大模型发展带来的利弊,促进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健康发展,让更多人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圆桌论坛环节,上海国创中心联席理事长、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CAAI Fellow、CAAi人机融合智能专委会主任张立华主持,与5位与会嘉宾针对“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风险与挑战”进行主题讨论。
关键词: